市直各委、办、局,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格日勒敖都苏木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
《2025年二连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下达,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
2025年2月24日
2025年二连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更是我市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持续推进“六个工程”,着力抓好“六个行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口岸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左右,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
(一)聚力扩需求增活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级。提高投资质量效益。全面落实重大项目谋划行动,提升项目谋划质量,紧抓国家、自治区各类政策支持及“十五五”规划编制机遇,深入谋划一批符合政策投向和发展趋向的重大项目,并积极争取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水平。加速项目建设进度,强化要素保障,高效运转项目建设机制,进一步打通堵点、难点、痛点,提高服务水平,稳定投资量。挖掘消费潜力。吃透用好政策,积极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消费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纵深推进落实“两新”工作,提升消费市场活跃度。加强商旅文体联动,积极发展新场景、新消费,提升旅游餐饮服务水平,推动“过夜消费”持续增长。积极促进汽车、家居、餐饮等消费,包装举办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合理增加消费信贷,促使居民更多投入消费领域。强化招商引资支撑。围绕9个产业图谱、中蒙经济合作区四个产业板块以及延链补链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关键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产业。树立招商引资一盘棋思想,积极搭建各类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深化合作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推行帮办代办服务,着力解决企业落地“急难愁盼”等问题,加快推进意向投资企业签约、签约企业落地、落地企业早开工,力争形成更多有效投资量,切实提高项目资金到位率。
(二)聚力新质生产力引领,进一步培育壮大优质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发展。推进商贸物流业提档升级,持续巩固传统大宗商品贸易,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新业态,推动贸易模式创新升级。聚焦扩大商品出口,完善二手车出口服务保障,加快环宇出口商品海外仓建设,稳步提升中国名优特商品展销中心、商品车和工程机械出口展示交易中心销售规模。发展壮大仓储物流业,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景辰仓储物流园建设,杰森物流园区建成运营。加快千万吨进口矿产品、百万吨进口粮油、万吨进口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步伐,围绕蒙俄市场需求,以建材、机电产业为重点,谋划发展出口加工业。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推动宏连进口马加工、名辉绒毛等项目建成投产,朗缪气凝胶、鹏顺60万吨铁矿石技改等项目加快实施,国天能源智慧储能模块生产线项目、高纯石英砂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边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出台《2025年文旅市场投资经营奖励暂行办法》,争取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获批,培育建设文旅“夜间消费”示范地,推进旅游休闲街区、“大手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二连浩特游乐公园、露营地建设等项目实施,推动龙源酒店建成投运,不断补足旅游设施短板。进一步做大清洁能源产业规模,加快推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分散式风电、蒙能5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等项目建设,逐步壮大新能源装机规模。推进国天能源20万千瓦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电站、5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等项目实施,全力推动“绿电+优质高载能”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做好新质生产力发展前瞻布局。紧盯国家、自治区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发展实际及“十五五”开局,强化新质生产力前瞻谋划和有序布局,积极探索发展低空经济,探索在新能源建设、生态保护、口岸进出口、工业产业发展等领域技术攻关“点位”上寻求突破,在培育科技创新平台上进行突围,争取在延伸产业链条上有所突破,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三)聚力促进改革创新,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助企行动,聚焦便民利企、改革创新,以更务实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口岸高质量发展内生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效落实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帮办代办、并联审批等政务服务改革举措,一体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域通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降低口岸服务收费成本,规范口岸收费行为。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通堵点,确保各类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为企业降本减负、排忧解难。不断完善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制度、礼遇民营企业家制度等,优化企业生命周期发展服务和要素保障,提振各类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
(四)聚力打造开放增长极,持续深化内外联动。进一步拓展开放平台功能。加快推进中蒙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谋划招商引资、互联互通项目建设等工作,争取尽快明确监管模式,早日达到封关运行条件。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提档升级,积极申报增设二连浩特“低碳”工业园区,依托园区保税库及进出口监管园区,进一步做大进出口业务规模。完成园区道路管网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推进边合区铁路专用线及到发场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大力发展“互市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围绕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逐步丰富进口商品种类,力争实现落地加工规模化发展,加快实现“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的转型。扎实推进自贸区申建,探索复制国内外互认的进口货物预检验、境内外保税维修、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期货保税交割、二手车出口业务新模式、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交易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争取在通道功能创新上有新突破。深入推进国内区域合作。稳步推进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全面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推动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取得更多成果,争取“一市两旗”务实合作迈出更大步伐。密切与京津冀、东三省、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互惠合作,探索园区共建、飞地经济、异地孵化等新模式,有效承接产业和要素转移。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高质量筹办好中国(二连浩特)国际经贸投资洽谈会,进一步扩大国际交往合作,密切与国际友城往来,健全完善政府间常态化会晤协商工作机制,继续围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媒体艺术、青年群体等领域深化合作,持续拓展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挖掘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跨境电商、跨境旅游、生态治理等高技术领域合作潜力,积极搭建中蒙俄沿线地区互学互鉴平台,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格局。
(五)聚力优化环境品质,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坚持问题导向,继续在补齐城市短板上下功夫,逐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地下管线等工程,加快补齐城市短板,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巩固“温暖工程”成果,争取热电联产项目投产运行,积极推进供热设施“冬病夏治”,增强城市集中供热保障能力,保障居民温暖过冬。积极倡导文明新风,继续开展城市风貌管理、环境卫生整治、道路交通管理等各类整治活动,努力树立文明城市形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坚持“一嘎查一特色”发展格局,因地制宜探索“企业+牧户”、“企业+合作社”托管养畜方式,继续稳步推进马产业、肉牛养殖、骆驼养殖等产业发展,加快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步伐。进一步完善农牧区基础设施,补齐短板,持续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牧区生产生活环境有效提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口岸提质扩能,推动集二铁路电气化改造、二连站扩能提效及中欧班列能力提升改造、铁路口岸中蒙宽准轨二线等项目建设。完善公路口岸配套功能设施,推进第二货运通道、口岸智慧物流通道等项目建设。开通二连至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等蒙俄地区国际航线。强化生态环境改善。加快实施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封沙育林、围栏封育、人工种草、退化草原修复等工程和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申建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巩固污染防治成果,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实施全面节约集约战略,促进发展绿色转型,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建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六)聚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最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深入开展就业促进行动,推进各类群体充分就业,进一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示范店评选等各项创业政策,激励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引导和鼓励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持续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提质,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提高各类保障标准,保持各项保障水平继续保持区盟前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市管校聘”等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办学活力。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推动第四小学新址建成投用,实施校舍维修、教育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等项目,补齐教学短板。推动中医医院综合楼投入使用,疾病预防控制综合项目开工建设,继续推进市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加大与北京、自治区及锡林郭勒盟三级医院的帮扶合作力度,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稳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持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精心打造社区文化,争取实现“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风格”。实施全民健身,完成体育公园拓展升级改造、体育场馆维修改造等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和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市民生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主办: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二连浩特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25010034 蒙ICP备06004680号
蒙公网安备15250102000125号 联系电话:0479-7511517
邮箱:elzwgk@163.com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5-02-24 16:38
来源: 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
朗读市直各委、办、局,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格日勒敖都苏木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
《2025年二连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下达,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
2025年2月24日
2025年二连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更是我市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持续推进“六个工程”,着力抓好“六个行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口岸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左右,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
(一)聚力扩需求增活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级。提高投资质量效益。全面落实重大项目谋划行动,提升项目谋划质量,紧抓国家、自治区各类政策支持及“十五五”规划编制机遇,深入谋划一批符合政策投向和发展趋向的重大项目,并积极争取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水平。加速项目建设进度,强化要素保障,高效运转项目建设机制,进一步打通堵点、难点、痛点,提高服务水平,稳定投资量。挖掘消费潜力。吃透用好政策,积极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消费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纵深推进落实“两新”工作,提升消费市场活跃度。加强商旅文体联动,积极发展新场景、新消费,提升旅游餐饮服务水平,推动“过夜消费”持续增长。积极促进汽车、家居、餐饮等消费,包装举办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合理增加消费信贷,促使居民更多投入消费领域。强化招商引资支撑。围绕9个产业图谱、中蒙经济合作区四个产业板块以及延链补链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关键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产业。树立招商引资一盘棋思想,积极搭建各类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深化合作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推行帮办代办服务,着力解决企业落地“急难愁盼”等问题,加快推进意向投资企业签约、签约企业落地、落地企业早开工,力争形成更多有效投资量,切实提高项目资金到位率。
(二)聚力新质生产力引领,进一步培育壮大优质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发展。推进商贸物流业提档升级,持续巩固传统大宗商品贸易,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新业态,推动贸易模式创新升级。聚焦扩大商品出口,完善二手车出口服务保障,加快环宇出口商品海外仓建设,稳步提升中国名优特商品展销中心、商品车和工程机械出口展示交易中心销售规模。发展壮大仓储物流业,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景辰仓储物流园建设,杰森物流园区建成运营。加快千万吨进口矿产品、百万吨进口粮油、万吨进口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步伐,围绕蒙俄市场需求,以建材、机电产业为重点,谋划发展出口加工业。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推动宏连进口马加工、名辉绒毛等项目建成投产,朗缪气凝胶、鹏顺60万吨铁矿石技改等项目加快实施,国天能源智慧储能模块生产线项目、高纯石英砂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边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出台《2025年文旅市场投资经营奖励暂行办法》,争取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获批,培育建设文旅“夜间消费”示范地,推进旅游休闲街区、“大手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二连浩特游乐公园、露营地建设等项目实施,推动龙源酒店建成投运,不断补足旅游设施短板。进一步做大清洁能源产业规模,加快推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分散式风电、蒙能5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等项目建设,逐步壮大新能源装机规模。推进国天能源20万千瓦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电站、5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等项目实施,全力推动“绿电+优质高载能”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做好新质生产力发展前瞻布局。紧盯国家、自治区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发展实际及“十五五”开局,强化新质生产力前瞻谋划和有序布局,积极探索发展低空经济,探索在新能源建设、生态保护、口岸进出口、工业产业发展等领域技术攻关“点位”上寻求突破,在培育科技创新平台上进行突围,争取在延伸产业链条上有所突破,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三)聚力促进改革创新,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助企行动,聚焦便民利企、改革创新,以更务实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口岸高质量发展内生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效落实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帮办代办、并联审批等政务服务改革举措,一体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域通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降低口岸服务收费成本,规范口岸收费行为。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通堵点,确保各类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为企业降本减负、排忧解难。不断完善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制度、礼遇民营企业家制度等,优化企业生命周期发展服务和要素保障,提振各类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
(四)聚力打造开放增长极,持续深化内外联动。进一步拓展开放平台功能。加快推进中蒙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谋划招商引资、互联互通项目建设等工作,争取尽快明确监管模式,早日达到封关运行条件。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提档升级,积极申报增设二连浩特“低碳”工业园区,依托园区保税库及进出口监管园区,进一步做大进出口业务规模。完成园区道路管网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推进边合区铁路专用线及到发场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大力发展“互市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围绕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逐步丰富进口商品种类,力争实现落地加工规模化发展,加快实现“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的转型。扎实推进自贸区申建,探索复制国内外互认的进口货物预检验、境内外保税维修、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期货保税交割、二手车出口业务新模式、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交易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争取在通道功能创新上有新突破。深入推进国内区域合作。稳步推进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全面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推动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取得更多成果,争取“一市两旗”务实合作迈出更大步伐。密切与京津冀、东三省、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互惠合作,探索园区共建、飞地经济、异地孵化等新模式,有效承接产业和要素转移。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高质量筹办好中国(二连浩特)国际经贸投资洽谈会,进一步扩大国际交往合作,密切与国际友城往来,健全完善政府间常态化会晤协商工作机制,继续围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媒体艺术、青年群体等领域深化合作,持续拓展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挖掘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跨境电商、跨境旅游、生态治理等高技术领域合作潜力,积极搭建中蒙俄沿线地区互学互鉴平台,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格局。
(五)聚力优化环境品质,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坚持问题导向,继续在补齐城市短板上下功夫,逐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地下管线等工程,加快补齐城市短板,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巩固“温暖工程”成果,争取热电联产项目投产运行,积极推进供热设施“冬病夏治”,增强城市集中供热保障能力,保障居民温暖过冬。积极倡导文明新风,继续开展城市风貌管理、环境卫生整治、道路交通管理等各类整治活动,努力树立文明城市形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坚持“一嘎查一特色”发展格局,因地制宜探索“企业+牧户”、“企业+合作社”托管养畜方式,继续稳步推进马产业、肉牛养殖、骆驼养殖等产业发展,加快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步伐。进一步完善农牧区基础设施,补齐短板,持续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牧区生产生活环境有效提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口岸提质扩能,推动集二铁路电气化改造、二连站扩能提效及中欧班列能力提升改造、铁路口岸中蒙宽准轨二线等项目建设。完善公路口岸配套功能设施,推进第二货运通道、口岸智慧物流通道等项目建设。开通二连至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等蒙俄地区国际航线。强化生态环境改善。加快实施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封沙育林、围栏封育、人工种草、退化草原修复等工程和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申建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巩固污染防治成果,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实施全面节约集约战略,促进发展绿色转型,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建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六)聚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最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深入开展就业促进行动,推进各类群体充分就业,进一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示范店评选等各项创业政策,激励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引导和鼓励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持续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提质,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提高各类保障标准,保持各项保障水平继续保持区盟前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市管校聘”等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办学活力。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推动第四小学新址建成投用,实施校舍维修、教育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等项目,补齐教学短板。推动中医医院综合楼投入使用,疾病预防控制综合项目开工建设,继续推进市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加大与北京、自治区及锡林郭勒盟三级医院的帮扶合作力度,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稳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持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精心打造社区文化,争取实现“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风格”。实施全民健身,完成体育公园拓展升级改造、体育场馆维修改造等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和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市民生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主办: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525010034
蒙ICP备06004680号 邮箱:eldzzw@163.com 联系电话:0479-7523179
承办:二连浩特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公网安备15250102000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