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求广大气象工作者发扬优良传统,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截至目前,二连浩特市已基本建成了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预报预警能力不断加强,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但是与发达盟市相比,我市气象事业还存在科技创新体系不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不强、气象预报预测精细化水平不够、气象服务供给结构不平衡等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满足口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力保障国家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21﹞16号)文件精神,按照市政府有关领导批示要求,结合我市气象工作实际,起草了《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现就《措施》出台背景、依据、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政策解读。
二、制定过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21﹞16号)文件正式印发后,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批办建议,由市气象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农水、乡村振兴、林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政、人社等部门按照《意见》要求制定我市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措施,抓好组织落实。按照要求,市气象局牵头起草了《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并于2022年11月18日征求各相关委、办、局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认真研究进行修改完善,于2022年11月24日上报市政府印发。
三、主要内容
《措施》共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三个部分。
(一)总体要求部分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其中,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基本保持一致。
(二)主要任务部分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措施以及相关部门责任,分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现代农牧业和气候资源气象服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等7大体系、18项重点任务。
1.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
2.强化气象灾害风险处置应对措施。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本地化。
3.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水平。前半部分改为“完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一体化系统应用。开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升级二连浩特市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国、区新系统对接。”其他保持不变,修改理由是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研发,以及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标准的制定,目前在自治区气象局层面,我市重点是深入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多部门应用,不断提高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和准确度。
4.强化卫星遥感数据与农牧、环保等行业数据融合。本段为新增内容。理由是卫星遥感应用水平是现代化气象服务能力集中体现,可以有效为二连浩特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管控、休牧禁牧等生态保护行动提供气象技术支持。
5.强化永久禁牧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生态保护修复气象服务能力。删除“开展极端气候事件”,删除“建立林业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优化森林草原防灭火气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北方森林草原防灭火示范基地”。修改理由是删除的内容为区局研发任务。
6.科学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新增“建立精细化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体系,开展二连浩特市沙尘暴等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研究,发挥气象在环境问题治理中的预警先导作用”,理由是二连浩特市沙尘暴等重污染天气较为频繁。删除“大气自净能力精细化评价服务”,修改理由是区局研发内容,二连浩特市没有相关业务。
7.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
8.提升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主要内容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本地化。
9.坚持科学精准飞行作业能力建设。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
10.加强重点行业专项气象服务。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本地化。
11.助力二连浩特智慧城市建设。删除“做好城市供电、供水、供热、清融雪等专项气象服务。”修改为“做好城市运行‘生命线’气象服务”。理由是城市运行“生命线”气象服务范围更广,更加全面。
12.做好民生气象服务。新增“开展过敏性、传染性疾病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探索医疗健康气象风险服务和效益评估”,理由是与我市实际情况相关。
13.强化气象业务领域技术攻关。删除“研发灾害性天气快速滚动预报预警技术,构建无缝隙智能预报集成算法。”理由是自治区气象局重点工作。将“发展生态气象、卫星遥感、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信息化等领域关键技术”修改为“强化生态气象、卫星遥感应用能力”,理由是我市重点在生态气象、卫星遥感方面的应用工作。
14.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将任务进行了本地化分解,联合行业科技力量攻关共性关键技术,依托二连浩特市大数据平台,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15.提升重点领域气象监测能力。主要内容增加“增强生态、农牧、自然资源、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专业气象观测能力,增补专业气象观测站,使平均站点间距达到20公里左右。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结束二连浩特市无天气雷达的历史”,理由是二连浩特市站点平均间距30公里,没有达到中国气象局要求的10公里站点间距。同时无X波段天气雷达。
16.提高预报预测精准率。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
17.开展分众智能精细服务。主要内容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细化分解。
18.强化气象专业人才培养。将组织实施中的人才培养移到本段,理由是人才队伍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列入重点任务。
(三)组织实施部分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法治保障、工作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重点修改为加强政策支持方面,在“建立健全地方财政投入机制,落实气象从业人员公用、医疗、养老等属地化管理政策,”后增加“对出台的地方附加津、补贴、绩效,气象部门职工和地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应享受相同待遇”。理由是气象部门实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依照国家、自治区、市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文件,地方出台的津补贴、绩效等,气象部门应享受同等待遇。
四、出台意义
《措施》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聚焦二连浩特市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水平;推进气象科学管理,增强气象治理效能等五项主要任务,明确了未来我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对推动气象事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为口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各有关单位: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人民安全福祉的重要保障。为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u20142035年)》(国发〔2022〕11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21〕16号)精神,加强气
象现代化建设,推进二连浩特市气象高质量发展,现制定如下工作措施。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和\u201C两个屏障\u201D\u201C两个基地\u201D\u201C一个桥头堡\u201D的战略定位,聚焦\u201C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u201D,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二连浩特提供坚实气象保障。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治理体系,气象综合实力进入全盟先进行列。到2035年,全面建成满足需求、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充满活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更加显著,综合实力达到全盟先进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铸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完善全市\u201C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u201D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压实分级负责的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完善气象、应急、农水、交通运输、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教育等部门间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和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健全并落实重大气象灾害停工停产停课停运停业机制。(应急管理局、气象局、教科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农牧水务局。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2.强化气象灾害风险处置应对措施。完成全市主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健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二连浩特市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成综合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气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农牧水务局、应急管理局)
3.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水平。完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一体化系统应用。开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升级二连浩特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国、区新系统对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健全三大运营商重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u201C绿色通道\u201D和全网免费发布机制。落实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u201C叫应\u201D机制,推动预警信息发布到嘎查(社区)到户到人。(气象局,应急管理局,文旅局,工信局,格苏木、各社区负责)
(二)加强草原和生态环境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建设,铸牢二连浩特生态安全稳定屏障。
4.强化卫星遥感数据与农牧、环保等行业数据融合,为二连浩特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管控,休牧禁牧等生态保护行动提供气象技术支持。(气象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应急管理局负责)
5.强化永久禁牧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生态保护修复气象服务能力。围绕京津风沙源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生态气象监测站。实施生态气象和遥感应用能力提升行动。加强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修复气象监测评价,开展气象灾害对生态安全影响的预警服务。(气象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应急管理局负责)
6.科学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建立精细化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体系,开展二连浩特市沙尘暴等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研究,发挥气象在环境问题治理中的预警先导作用。提升沙尘暴等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气象保障服务。(气象局、生态环境分局、应急管理局、边合区负责)
7.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加强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面向国家安全、生态安全、产业布局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影响评估。开展风电功率和太阳能发电量预报技术应用,提升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服务能力。推进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等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负责)
(三)加强现代农牧业和气候资源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8.提升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立精细到嘎查的干旱和沙尘暴等气象风险预警产品体系。以服务牧业合作化、特色生态产业为重点,加强气象服务标准建设。发展精细化、定制化、直通式牧业气象服务。(气象局、农牧水务局、格苏木负责)
(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制建设,发挥趋利避害服务效益。
9.坚持科学精准飞行作业能力建设。围绕禁飞区以外飞机增雨作业、进行部分生态修复,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干旱、强对流等重大灾害及重大应急保障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机制,提升快速应急能力。(气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农牧水务局、应急管理局负责)
(五)加强行业和城市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水平。
10.加强重点行业专项气象服务。完善交通气象监测站网,联合口岸办、文旅局、交通局、铁路车站等部门开展\u201C一带一路\u201D沿线、旅游景区(含蒙古国重点景区)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防范服务。构建大风、沙尘暴、暴雨、暴雪、大雾、覆冰等高影响气象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和致灾阈值,建立\u201C一带一路\u201D、重点景区旅游气象服务信息联合发布机制,优化全过程气象服务体系,提高重点领域气象服务水平。(气象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口岸办、铁路车站、商务局、文化旅游体育局、边合区负责)
11.助力二连浩特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气象大数据与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做好城市运行\u201C生命线\u201D气象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将气象服务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气象局、大数据中心、应急管理局负责)
12.做好民生气象服务。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气象防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协助开展过敏性、传染性疾病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探索医疗健康气象风险服务和效益评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休闲、旅游、康养等精细化需求的公众气象服务。(气象局、教科局、文旅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科协负责)
(六)加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夯实气象事业发展基础。
13.强化气象业务领域技术攻关。以社会需求和气象现代化建设为落脚点,研发适合本地的干旱、大风、沙尘暴、寒潮、暴雨(雪)等灾害影响预报预警的新技术。强化生态气象、卫星遥感应用能力,推进\u201C气象+行业\u201D服务。(气象局、教科局负责)
14.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争取科技、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牧水务等行业科技力量的支持,围绕气象科技发展需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依托二连浩特市大数据平台,提升气象科技服务能力。(气象局、教科局负责)
(七)加强气象业务体系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水平。
15.提升重点领域气象监测能力。增强生态、农牧、自然资源、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专业气象观测能力,增补专业气象观测站,使平均站间距达到20公里左右。在\u201C十四五\u201D期间建设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结束二连浩特市无天气雷达的历史。强化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气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格苏木负责)
16.提高预报预测精准率。以数值预报为核心,以检验评估为导向,加强强对流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和准确率,强化多尺度灾害性、极端性、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开展基于影响的预报和基于风险的预警业务。临近天气监测预报达到公里级,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超过50分钟。(气象局负责)
17.开展公众智能精细服务。强化公众气象服务产品智能制作,引进个性化、场景化公众气象服务技术,按需推送服务。开展多源数据的智慧决策气象业务,建设基于影响的行业气象服务系统。(气象局负责)
18.强化气象专业人才培养。加大气象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专家队伍建设,将气象人才纳入政府重点人才计划。深化气象与行业部门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满足多领域服务需求的复合型气象人才。(气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三、强化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解决本地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协调,贯彻落实措施,将主要任务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推进任务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合力。(气象局负责)
(二)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政府财政投入机制,对出台的地方附加津、补贴、绩效,气象部门职工和地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应享受相同待遇。将发展气象事业运行和建设项目所需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局、发展改革委、气象局负责)
(三)加强法治保障。建立健全二连浩特市气象法规体系,推动制定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飞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雷电灾害防御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加快建设地方气象标准体系,强化气象标准执行。(气象局、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
(四)加强工作评价。要定期对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强化工作评价,适时开展评估,确保各项任务科学有效实施。(气象局负责)
2022年11月24日
","copyImageFlag":"Y","format":null,"pageTitles":"","extend":{"syh":"1152501011663205Y/2022-00249","fwjg":"1152501011663205Y","fwrq":"2022-11-24","Abolidate":"","effectDate":"2022-11-24","docNo":"二政发〔2022〕37号 ","wjsc":""}},linkFlag:N,platformAttribute:3,attribute:0,keyword:null,relativeContent:75276,recommendBlock:null,copyType:0,copyID:0,hitCount:1357,stickTime:5,publishFlag:Y,priority:1,publishDate:Thu Nov 24 00:00:00 CST 2022,logoFile:null,tag:,source: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weight:0,contributeFlag:null,contributeUID:0,topFlag:0,topDate:null,orderFlag:166986435160400,addUser:el_angeer,addTime:Thu Dec 01 11:12:32 CST 2022,modifyUser:el_angeer,modifyTime:Fri Nov 17 17:18:09 CST 2023,Link:/c/2022-11-24/75268.shtml,URL:/c/2022-11-24/75268.shtml,_RowNo:1
主办: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二连浩特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25010034 蒙ICP备06004680号
蒙公网安备15250102000125号 联系电话:0479-7511517 邮箱:elzwgk@163.com
发布日期:2022-11-24 00:00 点击量:647
来源: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制定背景
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求广大气象工作者发扬优良传统,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截至目前,二连浩特市已基本建成了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预报预警能力不断加强,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但是与发达盟市相比,我市气象事业还存在科技创新体系不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不强、气象预报预测精细化水平不够、气象服务供给结构不平衡等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满足口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力保障国家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21﹞16号)文件精神,按照市政府有关领导批示要求,结合我市气象工作实际,起草了《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现就《措施》出台背景、依据、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政策解读。
二、制定过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21﹞16号)文件正式印发后,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批办建议,由市气象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农水、乡村振兴、林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政、人社等部门按照《意见》要求制定我市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措施,抓好组织落实。按照要求,市气象局牵头起草了《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并于2022年11月18日征求各相关委、办、局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认真研究进行修改完善,于2022年11月24日上报市政府印发。
三、主要内容
《措施》共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三个部分。
(一)总体要求部分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其中,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基本保持一致。
(二)主要任务部分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措施以及相关部门责任,分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现代农牧业和气候资源气象服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等7大体系、18项重点任务。
1.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
2.强化气象灾害风险处置应对措施。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本地化。
3.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水平。前半部分改为“完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一体化系统应用。开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升级二连浩特市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国、区新系统对接。”其他保持不变,修改理由是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研发,以及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标准的制定,目前在自治区气象局层面,我市重点是深入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多部门应用,不断提高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和准确度。
4.强化卫星遥感数据与农牧、环保等行业数据融合。本段为新增内容。理由是卫星遥感应用水平是现代化气象服务能力集中体现,可以有效为二连浩特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管控、休牧禁牧等生态保护行动提供气象技术支持。
5.强化永久禁牧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生态保护修复气象服务能力。删除“开展极端气候事件”,删除“建立林业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优化森林草原防灭火气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北方森林草原防灭火示范基地”。修改理由是删除的内容为区局研发任务。
6.科学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新增“建立精细化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体系,开展二连浩特市沙尘暴等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研究,发挥气象在环境问题治理中的预警先导作用”,理由是二连浩特市沙尘暴等重污染天气较为频繁。删除“大气自净能力精细化评价服务”,修改理由是区局研发内容,二连浩特市没有相关业务。
7.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
8.提升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主要内容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本地化。
9.坚持科学精准飞行作业能力建设。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
10.加强重点行业专项气象服务。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本地化。
11.助力二连浩特智慧城市建设。删除“做好城市供电、供水、供热、清融雪等专项气象服务。”修改为“做好城市运行‘生命线’气象服务”。理由是城市运行“生命线”气象服务范围更广,更加全面。
12.做好民生气象服务。新增“开展过敏性、传染性疾病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探索医疗健康气象风险服务和效益评估”,理由是与我市实际情况相关。
13.强化气象业务领域技术攻关。删除“研发灾害性天气快速滚动预报预警技术,构建无缝隙智能预报集成算法。”理由是自治区气象局重点工作。将“发展生态气象、卫星遥感、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信息化等领域关键技术”修改为“强化生态气象、卫星遥感应用能力”,理由是我市重点在生态气象、卫星遥感方面的应用工作。
14.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将任务进行了本地化分解,联合行业科技力量攻关共性关键技术,依托二连浩特市大数据平台,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15.提升重点领域气象监测能力。主要内容增加“增强生态、农牧、自然资源、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专业气象观测能力,增补专业气象观测站,使平均站点间距达到20公里左右。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结束二连浩特市无天气雷达的历史”,理由是二连浩特市站点平均间距30公里,没有达到中国气象局要求的10公里站点间距。同时无X波段天气雷达。
16.提高预报预测精准率。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
17.开展分众智能精细服务。主要内容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细化分解。
18.强化气象专业人才培养。将组织实施中的人才培养移到本段,理由是人才队伍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列入重点任务。
(三)组织实施部分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法治保障、工作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重点修改为加强政策支持方面,在“建立健全地方财政投入机制,落实气象从业人员公用、医疗、养老等属地化管理政策,”后增加“对出台的地方附加津、补贴、绩效,气象部门职工和地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应享受相同待遇”。理由是气象部门实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依照国家、自治区、市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文件,地方出台的津补贴、绩效等,气象部门应享受同等待遇。
四、出台意义
《措施》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聚焦二连浩特市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水平;推进气象科学管理,增强气象治理效能等五项主要任务,明确了未来我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对推动气象事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为口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2-11-24 00:00
来源: 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朗读一、制定背景
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求广大气象工作者发扬优良传统,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截至目前,二连浩特市已基本建成了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预报预警能力不断加强,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但是与发达盟市相比,我市气象事业还存在科技创新体系不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不强、气象预报预测精细化水平不够、气象服务供给结构不平衡等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满足口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力保障国家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21﹞16号)文件精神,按照市政府有关领导批示要求,结合我市气象工作实际,起草了《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现就《措施》出台背景、依据、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政策解读。
二、制定过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21﹞16号)文件正式印发后,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批办建议,由市气象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农水、乡村振兴、林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政、人社等部门按照《意见》要求制定我市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措施,抓好组织落实。按照要求,市气象局牵头起草了《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并于2022年11月18日征求各相关委、办、局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认真研究进行修改完善,于2022年11月24日上报市政府印发。
三、主要内容
《措施》共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三个部分。
(一)总体要求部分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其中,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基本保持一致。
(二)主要任务部分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措施以及相关部门责任,分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现代农牧业和气候资源气象服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等7大体系、18项重点任务。
1.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
2.强化气象灾害风险处置应对措施。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本地化。
3.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水平。前半部分改为“完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一体化系统应用。开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升级二连浩特市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国、区新系统对接。”其他保持不变,修改理由是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研发,以及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标准的制定,目前在自治区气象局层面,我市重点是深入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多部门应用,不断提高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和准确度。
4.强化卫星遥感数据与农牧、环保等行业数据融合。本段为新增内容。理由是卫星遥感应用水平是现代化气象服务能力集中体现,可以有效为二连浩特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管控、休牧禁牧等生态保护行动提供气象技术支持。
5.强化永久禁牧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生态保护修复气象服务能力。删除“开展极端气候事件”,删除“建立林业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优化森林草原防灭火气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北方森林草原防灭火示范基地”。修改理由是删除的内容为区局研发任务。
6.科学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新增“建立精细化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体系,开展二连浩特市沙尘暴等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研究,发挥气象在环境问题治理中的预警先导作用”,理由是二连浩特市沙尘暴等重污染天气较为频繁。删除“大气自净能力精细化评价服务”,修改理由是区局研发内容,二连浩特市没有相关业务。
7.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
8.提升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主要内容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本地化。
9.坚持科学精准飞行作业能力建设。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
10.加强重点行业专项气象服务。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本地化。
11.助力二连浩特智慧城市建设。删除“做好城市供电、供水、供热、清融雪等专项气象服务。”修改为“做好城市运行‘生命线’气象服务”。理由是城市运行“生命线”气象服务范围更广,更加全面。
12.做好民生气象服务。新增“开展过敏性、传染性疾病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探索医疗健康气象风险服务和效益评估”,理由是与我市实际情况相关。
13.强化气象业务领域技术攻关。删除“研发灾害性天气快速滚动预报预警技术,构建无缝隙智能预报集成算法。”理由是自治区气象局重点工作。将“发展生态气象、卫星遥感、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信息化等领域关键技术”修改为“强化生态气象、卫星遥感应用能力”,理由是我市重点在生态气象、卫星遥感方面的应用工作。
14.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将任务进行了本地化分解,联合行业科技力量攻关共性关键技术,依托二连浩特市大数据平台,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15.提升重点领域气象监测能力。主要内容增加“增强生态、农牧、自然资源、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专业气象观测能力,增补专业气象观测站,使平均站点间距达到20公里左右。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结束二连浩特市无天气雷达的历史”,理由是二连浩特市站点平均间距30公里,没有达到中国气象局要求的10公里站点间距。同时无X波段天气雷达。
16.提高预报预测精准率。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
17.开展分众智能精细服务。主要内容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细化分解。
18.强化气象专业人才培养。将组织实施中的人才培养移到本段,理由是人才队伍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列入重点任务。
(三)组织实施部分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法治保障、工作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重点修改为加强政策支持方面,在“建立健全地方财政投入机制,落实气象从业人员公用、医疗、养老等属地化管理政策,”后增加“对出台的地方附加津、补贴、绩效,气象部门职工和地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应享受相同待遇”。理由是气象部门实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依照国家、自治区、市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文件,地方出台的津补贴、绩效等,气象部门应享受同等待遇。
四、出台意义
《措施》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聚焦二连浩特市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水平;推进气象科学管理,增强气象治理效能等五项主要任务,明确了未来我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对推动气象事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为口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定背景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求广大气象工作者发扬优良传统,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截至目前,二连浩特市已基本建成了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预报预警能力不断加强,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但是与发达盟市相比,我市气象事业还存在科技创新体系不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不强、气象预报预测精细化水平不够、气象服务供给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满足口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力保障国家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21﹞16号)文件精神,按照市政府有关领导批示要求,结合我市气象工作实际,起草了《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现就《措施》出台背景、依据、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政策解读。二、制定过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21﹞16号)文件正式印发后,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批办建议,由市气象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农水、乡村振兴、林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政、人社等部门按照《意见》要求制定我市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措施,抓好组织落实。按照要求,市气象局牵头起草了《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并于2022年11月18日征求各相关委、办、局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认真研究进行修改完善,于2022年11月24日上报市政府印发。三、主要内容《措施》共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三个部分。(一)总体要求部分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其中,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基本保持一致。(二)主要任务部分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措施以及相关部门责任,分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现代农牧业和气候资源气象服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等7大体系、18项重点任务。1.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2.强化气象灾害风险处置应对措施。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本地化。3.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水平。前半部分改为“完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一体化系统应用。开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升级二连浩特市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国、区新系统对接。”其他保持不变,修改理由是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研发,以及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标准的制定,目前在自治区气象局层面,我市重点是深入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多部门应用,不断提高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和准确度。4.强化卫星遥感数据与农牧、环保等行业数据融合。本段为新增内容。理由是卫星遥感应用水平是现代化气象服务能力集中体现,可以有效为二连浩特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管控、休牧禁牧等生态保护行动提供气象技术支持。5.强化永久禁牧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生态保护修复气象服务能力。删除“开展极端气候事件”,删除“建立林业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优化森林草原防灭火气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北方森林草原防灭火示范基地”。修改理由是删除的内容为区局研发任务。6.科学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新增“建立精细化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体系,开展二连浩特市沙尘暴等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研究,发挥气象在环境问题治理中的预警先导作用”,理由是二连浩特市沙尘暴等重污染天气较为频繁。删除“大气自净能力精细化评价服务”,修改理由是区局研发内容,二连浩特市没有相关业务。7.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8.提升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主要内容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本地化。9.坚持科学精准飞行作业能力建设。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10.加强重点行业专项气象服务。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本地化。11.助力二连浩特智慧城市建设。删除“做好城市供电、供水、供热、清融雪等专项气象服务。”修改为“做好城市运行‘生命线’气象服务”。理由是城市运行“生命线”气象服务范围更广,更加全面。12.做好民生气象服务。新增“开展过敏性、传染性疾病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探索医疗健康气象风险服务和效益评估”,理由是与我市实际情况相关。13.强化气象业务领域技术攻关。删除“研发灾害性天气快速滚动预报预警技术,构建无缝隙智能预报集成算法。”理由是自治区气象局重点工作。将“发展生态气象、卫星遥感、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信息化等领域关键技术”修改为“强化生态气象、卫星遥感应用能力”,理由是我市重点在生态气象、卫星遥感方面的应用工作。14.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将任务进行了本地化分解,联合行业科技力量攻关共性关键技术,依托二连浩特市大数据平台,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15.提升重点领域气象监测能力。主要内容增加“增强生态、农牧、自然资源、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专业气象观测能力,增补专业气象观测站,使平均站点间距达到20公里左右。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结束二连浩特市无天气雷达的历史”,理由是二连浩特市站点平均间距30公里,没有达到中国气象局要求的10公里站点间距。同时无X波段天气雷达。16.提高预报预测精准率。主要内容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一致。17.开展分众智能精细服务。主要内容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细化分解。18.强化气象专业人才培养。将组织实施中的人才培养移到本段,理由是人才队伍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列入重点任务。(三)组织实施部分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法治保障、工作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重点修改为加强政策支持方面,在“建立健全地方财政投入机制,落实气象从业人员公用、医疗、养老等属地化管理政策,”后增加“对出台的地方附加津、补贴、绩效,气象部门职工和地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应享受相同待遇”。理由是气象部门实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依照国家、自治区、市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文件,地方出台的津补贴、绩效等,气象部门应享受同等待遇。四、出台意义《措施》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聚焦二连浩特市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水平;推进气象科学管理,增强气象治理效能等五项主要任务,明确了未来我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对推动气象事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为口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主办: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525010034
蒙ICP备06004680号 邮箱:eldzzw@163.com 联系电话:0479-7523179
承办:二连浩特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公网安备15250102000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