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发〔2021〕11号),《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内政发〔2022〕13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补短板、强弱项,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和健康需求。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
(二)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
(三)市区、苏木、嘎查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
(五)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六)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名
(七)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
1.推动城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
2.增加农村牧区体育健身设施供给
3.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
4.盘活利用好空闲用地
5.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6.不断丰富群众健身项目
7.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
(三)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8.丰富科学健身指导供给模式
9.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水平
(四)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功能
10.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五)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
11.丰富重点人群健身活动供给
(六)构建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12.深挖体育消费潜力
(七)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13.深化体教融合
14.推动体卫融合
15.促进体旅融合
(八)营造全民健身良好社会氛围
16.厚植全民健身文化底蕴
四、政策解读员及咨询电话
如对本《实施计划》有不理解之处,可向二连浩特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具体咨询,政策咨询电话:0479-7532345(工作日8:30—12:00,14:30—17:30)。政策解读员:赵东升。
市直各委、办、局,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格日勒敖都苏木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二连浩特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u2014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10月31日
二连浩特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u20142025年)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u201C十三五\u201D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106人,各类体育社会组织27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稳定增长,多样化、特色化全民健身活动遍布城乡。同时,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u20142025年)》(国发〔2021〕11号)《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u20142025年)》(内政发〔2022〕1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补短板、强弱项,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和健康需求。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市区、苏木、嘎查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社区\u201C15分钟健身圈\u201D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科学健身服务指导水平显著提升,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名;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三)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
1.推动城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抓好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内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地、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推进奥林匹克公园和\u201C一带一路\u201D公园提档升级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健身设施力度。(市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文体旅游广电局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2.增加农村牧区体育健身设施供给。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网络,支持苏木、嘎查村配建多功能运动场、健身路径、社会足球场地等,实现苏木、嘎查村至少配备1套全民健身器材。(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乡村振兴局、格苏木负责)
3.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积极推动群众冰雪运动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建设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引导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健身。支持利用公园水域、公园空闲地等建设室外滑冰场,支持大中小学校利用现有条件浇筑冰场、开设滑冰课程,配备小型多样的旱地冰雪器材,带动校园冰雪活动向四季拓展。(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发改委、教科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负责)
4.盘活利用好空闲用地。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土地复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市自然资源局、教科局、民社局、住建局、农水局、卫健委、文体旅游广电局、林草局、乡村振兴局负责)
5.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确保开放服务达到《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要求。积极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升级改造。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评估督导,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的绩效考核力度。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工作,提升场馆使用效益。(市文体旅游广电局、教科局、财政局、卫健委、住建局负责)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6.不断丰富群众健身项目。在传统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纪念毛泽东同志\u201C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u201D题词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和大众冰雪运动等活动。广泛开展\u201C三大球\u201D、健身跑、健步走、游泳等群众参与度高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支持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实施\u201C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u201D的群众性品牌赛事创建活动,发挥文体旅广机构合并融合优势,实施\u201C体育+旅游\u201D、\u201C体育+文化\u201D,持续培育\u201C二连浩特·扎门乌德全民健身运动会\u201D等品牌体育赛事活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探索跨区域、跨部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协同发展模式,联合相关地区、部门协同办赛,推动赛事活动在城乡、区域之间均衡协调发展。(市文体旅游广电局负责)
7.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充分发挥各级足球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作用,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引导。加大公共财政对足球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加强足球人才培养。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足球队,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要建立不同年龄段的足球队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参与的群众性足球活动。(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直属机关工委、发改委、教科局、财政局负责)
(五)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8.丰富科学健身指导供给模式。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鼓励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单项体育协会会员、体育教师、健身达人和基层社区(嘎查)干部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每年培训不少于50名,并建立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库。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牧区活动,发挥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作用,在中小学校或社区开展健身指导服务,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带动群众参与健身。按照自治区要求,做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市文体旅游广电局负责)
9.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水平。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逐步建立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服务机制。积极对接内蒙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向社会免费提供场馆预订、健身设施查询、赛事活动及体育培训报名、健身指导等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组织开展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常态化开展居家健身活动。(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大数据中心负责)
(六)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功能。
10.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完善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推动体育总会向苏木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嘎查村(社区)。引导体育社会组织提升规范管理、赛事运营、健身指导、宣传推广水平,使体育社会组织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支撑。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u201C三大球\u201D、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游泳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在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程度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市文体旅游广电局、民社局负责)
(七)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
11.丰富重点人群健身活动供给。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作用,根据职工、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人群健康需求,普及开展健身活动。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组织开展\u201C三大球\u201D、\u201C乒羽网\u201D、田径、摔跤、武术等赛事活动。在配备公共体育设施的社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增设适合学龄前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组织开展门球、太极拳、保健操、健身气功等适合老年人参与的体育休闲活动,建设3个以上老年人健身驿站、门球场地等设施,在绿地、广场等增设老年人体育活动场地标识,提高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等适老化程度。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推动开展农民运动会、牧民那达慕等农牧民赛事活动,鼓励妇女积极参加健身操、广场舞等健身活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职工运动会,落实工间健身制度,推广普及广播体操,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配备健身房和健身器材。(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直属机关工委、民社局、卫健委、教科局、农水局、乡村振兴局、格苏木、工会、团委、妇联、残联负责)
(八)构建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12.深挖体育消费潜力。落实上级体育消费政策、发放体育消费券,推动全民健身。丰富体育比赛、表演、观赛、传播等方面体育消费供给,形成新的体育消费增长方式。推进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为群众体育消费创造条件。推动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向农村牧区延伸,助力乡村振兴,惠及更多农牧民。(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负责)
(九)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13.深化体教融合。重点实施体育项目进校园,开展体育特色课程,创建校园体育兴趣班、体育社团等,打造2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有效锻炼时间。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段和项目特点,优化青少年体育赛事,带动5000人次青少年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市教科局、文体旅游广电局负责)
14.推动体卫融合。加强体育与卫生健康部门的协同,发挥体育运动在慢性病运动干预、疾病防治及康复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向基层延伸,在社区卫生中心和苏木乡镇卫生院等设立体质监测点,依托社区医生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和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推动健康端口前移。建立卫生健康部门和体育部门间沟通机制,统筹推进体卫融合的实践创新,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市卫健委、教科局、文体旅游广电局负责)
15.促进体旅融合。普及推广冰雪、草原等户外运动,积极谋划冰雪运动、冰雪那达慕项目,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发掘二连浩特市口岸区位优势,以\u201C中蒙俄汽车拉力赛\u201D\u201C中蒙俄房车自驾游赛\u201D\u201C穿越内蒙古万里汽车集结赛\u201D等亮点活动,推动\u201C体育+旅游\u201D融合发展,培育1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市文体旅游广电局、乡村振兴局负责)
(十)营造全民健身良好社会氛围。
16.厚植全民健身文化底蕴。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普及全民健身文化。构建体育文化全媒体传播格局,依托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理念,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通过举办全民健身展演、体育文化展出展览等,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全民健身发展的浓厚氛围。积极争创全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结合地方特色,深挖亮点经验,广泛宣传全民健身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加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推动有内蒙古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u201C走出去\u201D。(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委宣传部负责)
三、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有效整合相关部门资源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促进全民健身联谋、联建、联合、联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各相关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健康二连浩特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工作同部署、同规划、同落实。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与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卫生健康等领域互联互通,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依托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开展人才培训。畅通各类培养渠道,鼓励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社区医生、机关干部等从事全民健身服务,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十三)加强安全保障。坚持防控为先和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疫情防控。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监管、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和安全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
(十四)加强督查落实。认真组织实施本计划,落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推动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持续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督促指导和跟踪评估,在2025年对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copyImageFlag":"Y","format":null,"pageTitles":"","extend":{"syh":"1152501011663205Y/2022-00211","fwjg":"1152501011663205Y","fwrq":"2022-10-31","Abolidate":"","effectDate":"2022-10-31","docNo":"二政发〔2022〕34号","wjsc":""}},linkFlag:N,platformAttribute:3,attribute:0,keyword:null,relativeContent:73413,recommendBlock:null,copyType:0,copyID:0,hitCount:1308,stickTime:6,publishFlag:Y,priority:1,publishDate:Mon Oct 31 00:00:00 CST 2022,logoFile:null,tag:,source: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weight:0,contributeFlag:null,contributeUID:0,topFlag:0,topDate:null,orderFlag:166755533362600,addUser:el_angeer,addTime:Fri Nov 04 17:48:54 CST 2022,modifyUser:ld_ljl,modifyTime:Tue Mar 25 10:43:35 CST 2025,Link:/c/2022-10-31/73416.shtml,URL:/c/2022-10-31/73416.shtml,_RowNo:1
主办: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二连浩特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25010034 蒙ICP备06004680号
蒙公网安备15250102000125号 联系电话:0479-7511517
邮箱:elzwgk@163.com
发布日期:2022-11-04 17:45 点击量:751
来源:二连浩特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发〔2021〕11号),《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内政发〔2022〕13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补短板、强弱项,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和健康需求。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
(二)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
(三)市区、苏木、嘎查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
(五)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六)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名
(七)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
1.推动城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
2.增加农村牧区体育健身设施供给
3.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
4.盘活利用好空闲用地
5.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6.不断丰富群众健身项目
7.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
(三)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8.丰富科学健身指导供给模式
9.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水平
(四)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功能
10.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五)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
11.丰富重点人群健身活动供给
(六)构建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12.深挖体育消费潜力
(七)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13.深化体教融合
14.推动体卫融合
15.促进体旅融合
(八)营造全民健身良好社会氛围
16.厚植全民健身文化底蕴
四、政策解读员及咨询电话
如对本《实施计划》有不理解之处,可向二连浩特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具体咨询,政策咨询电话:0479-7532345(工作日8:30—12:00,14:30—17:30)。政策解读员:赵东升。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2-11-04 17:45
来源: 二连浩特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朗读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发〔2021〕11号),《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内政发〔2022〕13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补短板、强弱项,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和健康需求。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
(二)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
(三)市区、苏木、嘎查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
(五)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六)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名
(七)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
1.推动城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
2.增加农村牧区体育健身设施供给
3.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
4.盘活利用好空闲用地
5.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6.不断丰富群众健身项目
7.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
(三)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8.丰富科学健身指导供给模式
9.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水平
(四)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功能
10.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五)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
11.丰富重点人群健身活动供给
(六)构建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12.深挖体育消费潜力
(七)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13.深化体教融合
14.推动体卫融合
15.促进体旅融合
(八)营造全民健身良好社会氛围
16.厚植全民健身文化底蕴
四、政策解读员及咨询电话
如对本《实施计划》有不理解之处,可向二连浩特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具体咨询,政策咨询电话:0479-7532345(工作日8:30—12:00,14:30—17:30)。政策解读员:赵东升。
主办: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525010034
蒙ICP备06004680号 邮箱:eldzzw@163.com 联系电话:0479-7523179
承办:二连浩特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公网安备15250102000125号